汽车在昆明市宽广的大街上奔驰,指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陈康祥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是的,陈康祥可称得上是昆明发展的见证者.二十年前,他带着一支工程队进驻昆明时,这里还到处可见低矮的红砖楼房。他的建筑集团公司在昆明市名声显赫,优质工程连接不断,已成为建筑行业质量与信誉的代名词。但他更大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瞄准市场及时转营,实现精彩的飞跃。
留一块品牌 树一块丰碑
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质量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做一项工程,留一块品牌”,“建一幢楼房,树一块丰碑”。这是广东省八建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陈康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企业的要求。2003年8月16日,陈康祥出任广东省八建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就对公司员工说:“要干诚信工程,要打‘诚信’牌,建一项工程,就要树一片信誉,决不能走承包一个工程,坑一个用户,大家分几个钱就散伙的路子。向用户负责、向历史负责,是我们公司的宗旨,‘干诚信工程’,‘建优质工程’,是我公司经营的战略与品牌的追求。” 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在充满竞争的行业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陈康祥深知“品牌”、“丰碑”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人无信不立,一个企业没有诚信也根本不可能求得生存。所以,他经常对自己,对自己的团队,对自己的员工说:“我们把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诚信不在,市场不存。从项目管理,质量安全到服务社会,我们始终做到诚信待人,让用户满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钉子问题。细节出品质,我们倡导对每个颗钉子负责,做到诚信入市,诚信出场。”公司成立伊始,陈康祥就接到一项3万多平方米的房建工程。施工中,陈康祥亲自组织材料,严格按优质工程标准建设,工程仅用10个月时间就是提前交付使用,并被评为省优质金牌工程,第一炮打响。虽说公司上下忙活了近一年的时间,落个不赔不赚,但创出的是“省八建”的牌子,换来的是客户的满意,是省八建云南分公司的信誉,是接踵而至的建设工程预订合同和装饰工程预订合同。陈康祥打心眼里乐了!他认为以“诚信法则”赢得市场,比挣得眼前的金钱更重要。
在陈康祥的带领下,广东省八建集团云南分公司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及安全和生产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评为省先进建筑企业、市优秀建筑企业。公司承接的项目在多个建筑奖项评选中获奖。与此同时,陈康祥总经理积极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方针,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他的座右铭:是“做一项工程,留一块品牌”,“建一幢楼房,树一块丰碑”。由于狠抓工程质量,陈康祥和他所领导的广东省八建集团云南分公司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抓工程质量的同时,公司还始终坚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在工地显目处悬挂安全警示牌,工余时间对工人进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逐年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使企业没发生工伤事故,年年实现安全生产。
几年来,公司先后承建各类工地与民用建筑近近百幢,其中多项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80%以上。已竣工交付使用的盐津中学主楼被评为云南省安全文明施工奖;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外装、内装获得云南省优质工程奖,玉溪红塔集团办公楼获得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科技进步奖”、“云南省优质工程奖”等三项奖项。陈康祥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市场诚信法则”,率领着广东省八建集团云南分公司,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建筑行业里异军突起,战绩辉煌,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令同行们对他刮目相看。公司产值也由创业之初的几百多万元发展如今的数亿多元,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拥有良好素质的现代企业。
天道酬勤 勇立潮头
“老实、憨厚、坚持”是陈康祥的本质。不管任何事,他保有一贯的作风——踏踏实实地做。这是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能人、强者都是在危难之际被命运筛选出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陈康祥于此。
陈康祥的成功,令人羡慕。然而,谁又能理解他背后的艰难曲折呢?
陈康祥是湛江市坡头南三镇人,出生那年正赶上中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童年的记忆里,于他根深蒂固的一点就是家里特别穷。那时母亲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她的那一份尽量分给孩子们吃,但孩子多,每人只能分一点点儿。过年,别人家的孩子吃鱼吃肉,母亲从外面买回一斤面粉炸些油角,兄妹七人每人人几个,便作过年的礼物了。七兄妹中,陈康祥排行第四,像夹心饼干,在家里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也没被特别的忽视。一贫如洗的父母,深信教育对儿女们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于是节衣缩食让孩子们读书。并教导他们“不要羡慕人家吃好穿好,要好好读书,学会自强自立!”小康祥谨遵父训,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从父母那里陈康祥继承了勤劳、朴实的品性和极强的忍耐力。同时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钱的重要性,无论是自己的梦想,喜好的东西,还是吃饱肚子,都离不开钱,而除给他严格的家教不可能给他再多,他明白改变贫困的命运只能靠自己。
1979年高中毕业,可家里经济拮据他没法子考大学继续深造,不得不在南三镇田头建筑工程队做了一名建筑工人。在工程队,每天与泥水灰沙打交道,工作既脏又累。年纪轻轻的陈康祥,心里已怀着创业的梦想,他不想一辈子都这样做一个碌碌无为的打工仔。他知道,只有掌握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只有勤奋刻苦才能获得知识。建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没有老师教,他只能自学。一天劳动下来已是十分的疲倦,可是吃完晚饭后,陈康祥却不顾一天的劳累,就着小灯,专心致致的研读着建筑专业书籍,无论是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也不管蚊叮虫咬,每天晚上他都津津有味的读着。天道酬勤,由于勤奋好学,陈康祥很快就掌握了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年后在他大哥承接麻章技工学校的办公楼工程,自学成才的陈康祥在工程队里做了一名技术人员。
1983年南三镇田头建筑工程队改组为坡头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陈康祥任项目经理,先后承接了迈陈、华建、龙塘这三家糖厂的厂房土建工程。三年后坡头三建在徐闻设立分公司,陈康祥出任经理,也是当时家乡最年轻的老板。期间该承接了大水桥、华丰,前山糖厂的厂房施工,粤海房地产开发的商住楼、徐闻县盐务局办公大楼、工商局办公大楼、税务局办公大楼,徐闻县建安工程公司办公大楼等。
在徐闻县搞建筑施工近16年,陈康祥为徐闻这座临海小县城留下了一座座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