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川首届粤剧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吴宣 摄

粤剧南派艺术精彩表演。 吴宣 摄
12月13日至19日,吴川市隆重举行了首届粤剧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吴川每晚均有粤剧曲艺表演,场场都有五六千观众。粤剧文化艺术节还吸引了外国人眼球,新加坡艺术节演出工委会主席田明施夫人也闻讯赶到吴川,领略吴川深厚的粤剧文化。整个粤剧节订戏1650场,订戏金2000多万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粤剧名家齐聚吴川
老外不远千里来看戏
本届粤剧艺术节连续举办7天,共有60多个文艺团体参加,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艺术节开幕式;2013年春班订戏会;粤剧文化艺术交流座谈会;著名粤剧艺术家表演;市粤剧协会挂牌成立;市粤剧南派艺术赴新加坡和参加羊城国际粤剧节凯旋汇报演出。晚会邀请丁凡、黎骏声、黄伟坤等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及粤、港、澳、桂、琼等地100多名文武生、花旦同台献艺,成为我省粤剧界颇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盛会。文化艺术节期间每晚的粤剧演出场场爆满,每场观众都在5000人以上。19日晚上的晚会观众超过1万人,全部提前一至两小时进场等待。新加坡艺术节演出工委会主席田明施夫人闻讯从新加坡专程赶来,全程观看了粤剧演出,新加坡、香港等地50多个戏迷专程到场观看。
吴川市委书记曹兴表示,将力争把粤剧文化艺术节办成我省粤剧界最具特色、内容最丰富的文化艺术盛会,推动吴川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粤剧节订戏1650场
为艺术团体拓展民间舞台
据了解,从1990年起,吴川每年都举行“春班”订戏会,至今已是第23届。今年首届粤剧文化艺术节精彩的表演不单吸引观众,还吸引广大村庄前来订戏。吴川市塘 镇田头屋村的群众观看完广州粤剧团的表演后,当场与该团签订2013年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的三晚晚会的演出合同,每晚戏金6.5万元。据统计,粤剧艺术节期间,60多个文艺团体与吴川城乡订戏1650场,达成意向900多场,订戏金2000多万元。
订戏会已成品牌,许多文艺团体慕名而来。这不仅成为各路各派艺术团体拓展民间舞台的广阔天地,还为各乡村请名班、选名角、订好戏提供了展销市场。粤剧团现场自我“展销”,竭诚推销各自的“拿手好戏”,或设卡位揽主,或展览剧照显示阵容,或播放录像任君挑选,可谓琳琅满目。省外某市粤剧团长说:“我们来广东吴川演一度‘春班戏’,就足够发全团艺员的半年工资了。”在现场采风的香港记者感慨地说:“吴川粤剧,真养活了两广剧团。”
此外,各乡村还“以戏为媒”,以戏会友,洽谈生意,“戏中求财”。例如,有多人在南海大沥经营金属生意的某彭姓村庄,村民老板回村做年例,因在演戏期间与他们签订了一批成交金额相当可观的合同,故而该村连续演“年例戏”,近20年从不间断。该村老板谈起那年的请戏,至今还津津乐道,一脸满足感。村民普遍认为,剧团演戏常演常新,村里企业越做越旺,收到的两个文明一并丰收的预期效果。
每年100个文艺团体展演
“粤剧之乡” 长盛不衰
当前国内戏曲市场渐渐滑向低潮,许多地方正处于“风雨飘摇、山穷水尽”的状态时,吴川却年年“柳暗花明”,每年均有100个以上文艺团体前来展演。
“村村做大戏(粤剧),处处锣鼓响”。 被誉为“粤剧之乡”的吴川城乡居民历来有酷爱看粤剧的传统和习性,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时,在城中的街头巷尾,乡村的屋前树下,大大小小曲艺社,纷纷粉墨登场。男女老少均在敲锣打鼓声中,哼上最拿手的粤剧曲段,其乐融融,而粤剧专业人士,其数量之多,素质水平之高,更是星罗棋布,比比皆是。
城乡年例期长,演出点多,每逢年过节,年例习俗,喜庆佳期,请粤剧唱大戏成为期间最常见最隆重的节目。据统计,仅2011年先后有136个文艺团体进入该市城乡售票或包场演出。其中省级团10个,地市级团32个,县级团62个,其他团体32个,节目包括粤剧、轻音乐(歌舞)、杂技、马戏、曲艺等,共演出2371场,其中包场演出1911场,售票演出460场,观众500多万人次。据估算,名剧团演出总收入约850多万元。可以说,吴川市是“两广”粤剧团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和“主战场”。
吴川演出得天时、得地利、更得人和,特别是乘着省委给力“文化强省”这股强劲的东风,加上有吴川驻外十大商会及各路商家的慷慨解囊,无论是演出硬件或软件都具备充足的条件。因此每年来演出的团体越来越多,春、秋班的戏越演越旺。粤剧大佬官罗品超、罗家宝、文千岁和孔雀屏、郑培英、潘楚华、黄学超、黄俊英、杨达等一大批粤剧名伶也曾应邀前来献艺,在吴川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