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环北部湾网

湛江文化的嬗变和突围

发布时间:2019-02-19 13:40 | 分类:品牌文旅 | 作者:品牌湛江

 


 
活灵活现的遂溪殷屋舞鹰雄表演。 本报记者 李波 摄

 
       春天的气味尚在温热中,湛江城乡处处涌动文化热潮,让老百姓尽享文化盛宴。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的发展,对于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形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一批知名的文化品牌作为“湛江名片”,成为湛江对外宣传的窗口、城市营销的平台。 

       日前,记者约访了几位湛江文化代表人物,透视这五年来文化在湛江大地的嬗变和突围。
 
       文化强市:雷州大地秀出“文化名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湛江置身于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确定了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文化的理念。
 
       醒狮、人龙舞、雷剧、舞鹰雄……这一串长长的名单,对应的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山花奖、梅花奖等一个个荣誉,它们都已经成为湛江文化名片,蜚声海内外。
 
       对于湛江的文化,省曲协副主席、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朱卫国“知根知底”。他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共分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十个门类,当时湛江的人龙舞,傩舞,屯兵舞,舞鹰雄等都收集进广东省分卷。“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而根据最新统计,湛江被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7项、省级“非遗”名录16项、市级“非遗”名录29项,正在公示的12项。除此以外,分布在雷州大地上的傩戏,单人木偶,歌,吴川陶鼓,粤剧南派艺术等都值得发掘和保护。
 
       在这一批在民间传承千年的技艺中,涌现了醒狮、飘色、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其中遂溪醒狮曾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并作为广东省唯一的节目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热场表演,还应邀参加“中法文化年”和“上海国际文化节”活动,遂溪县因此获得“中国醒狮之乡”称号。“非遗”保护和申报、当地的名人文化品牌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湛江打造区域文化中心
 
       这五年的成就,正是湛江人坚持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一时代文化精神,始终秉承“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湛江区域文化精神务实苦干,百折不挠,奋力进取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我市文化大市建设各项工作亮点很多,为建设文化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 6个、群艺馆(文化馆)10个,文化站117个。
 
       文化承千年,湛江再扬帆。经济发展需要文化传承。新时期下,湛江人不断探索、充实本土文化的新内涵,并化为前进动力。
 
       去年,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了湛江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和“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湛江文化特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湛江建设成为与粤西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形成彰显湛江风格的现代文化体系。力争用10年时间,达到与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把湛江建设成为与粤西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湛江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
 

       海外演出受追捧:湛江粤剧红遍香江

 

       经过这几年,醒狮、人龙舞、粤剧等湛江本土文化,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走向了海外。

 

       湛江醒狮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前年去了巴拿马、委内瑞拉,今年还计划去泰国。我市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上国际龙舟赛、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海洋节、动漫文化节等也成为宣传推介湛江的品牌活动。

 

       2009年,湛江粤剧团应邀赴香港演出达52场,创下了一个剧团一年内在香港连续演出的最高纪录,平均上座率90%,在香港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地位。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粤剧的保护与传承,财政扶持力度比较大,每年都会拨出200多万专款支持粤剧团建设,对粤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大有裨益。”湛江粤剧团团长梁兆明说。

 

       湛江粤剧团在港澳台的每场演出都非常受欢迎。剧团在香港的专场演出一般安排在新光剧场,这个剧场可以容纳数千名观众,场场爆满。

 

       梁兆明回忆说,有个比利时国籍的华人,非常喜欢粤剧,是湛江粤剧团的忠实粉丝。我们去香港演出,他就请假去香港看演出,我们去新加坡、去澳门,他都会去,可以说是跟着我们满世界跑。看到观众这么热情,我们也觉得有劲,更加热爱粤剧事业。

 

       有着千百年发展历史的湛江文化,不只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梁兆明介绍说,湛江一直是粤剧演出的重要市场,占全广东的份额超过60%。每逢重大集会,年例,企业开张、庆典等,粤剧团都会受邀演出。像吴川一些在外地经商的老板,每年年例都会邀请剧团出演。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3977个,从业人员74890人,总收入98亿元。醒狮、飘色、人龙舞、舞鹰雄等一批民俗民间艺术,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人:“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生金的同时,也面临发展之困。醒狮从乡村走上奥运舞台,把握住辉煌和荣耀。但更多民间艺术和非遗项目,却在艰难生存。

 

       湛江是雷剧的故乡,多年前,湛江籍艺术家林奋曾夺得中国戏曲界最高荣誉梅花奖,广为众人所知。同时,雷剧尽管有400万左右的观众群,但戏金低造成的剧团生存难题却成为发展的极大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湛江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人。而今,不少非遗项目已经出现了传承人年老、后继乏人的局面。朱卫国说,一个传承人不可能活几千年,文化还需要延续。假如有一天雷州人不会唱雷州歌,那将是多么可惜。他建议,让雷州歌、舞龙舞狮进入中小学课堂,让青少年从小接触、感受我们灿烂的文化。

 

       文化元素如何生金:雷狗狗很帅很酷

 

       “雷州石狗为何不能模仿‘喜羊羊’”,“换鼓如果进行艺术还原,那肯定将震撼世界”……在今年年初,雷州石狗、换鼓等雷州半岛特有的文化元素,受到出席湛江文化强市论坛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为湛江文化发展把脉。

 

        参加论坛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在现场考察了雷州石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感到“非常震撼”。他表示,“喜羊羊”的成功应该给大家一个启示。雷州石狗数量多,姿态各异,可以考虑把雷州石狗做成动漫,加入当代的文化元素强力推出。

 

       朱卫国说,湛江文化资源丰富,人龙舞,傩舞面具,雷州石狗,都可以开发成动漫。我们可以亲切称他们为”雷狗狗“、“雷龙龙“、“雷狮狮”,这些名字很帅,很酷,具有历史厚重感。

 

       文化产业旺:打造文化创意园展示湛江民俗文化

 

        国内80%大片,其光盘生产来自于湛江华丽金音影碟有限公司,华丽金的生产量居于全国首位。去年上半年,华丽金完成对粤东一家年产值近亿元的光盘复制企业的收购工作,光盘产业越做越大。

 

       华丽金在继续做大光盘生产基地的同时,不断谋划打造湛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该项目已立项,正在密锣紧鼓地选址和选择切入点。

 

       该公司汪总经理表示,湛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各种民俗表演可共演一出好戏。湛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来可涵括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影视制作、动漫制作、工艺美术、音像电子和演艺娱乐等内容,集中于一个地方来展示,将湛江民俗文化一览到底。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