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

清凉世界
今年5月30日,看完四川的九寨、乐山、峨眉等景点后,我即抵北京,进行本次外出考察学习的第二计划——问道京津。
6月1日上午,我乘坐京津高速列车到天津,探望当代花鸟画大师贾宝珉。电话里师母说贾老上午回美院参加一个活动,因此我就在贾宝珉家附近的金马大酒店住下。下午,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扣开贾宝珉的家门,他和师母早已沏好热茶并备了一桌果品时蔬,等待着我的到来。几年没见,贾老紧紧地握着我的双手,一股暖流快速地涌向我的心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挚爱深情。贾宝珉作为中国当代花鸟画大家,虚怀若谷,束修行止。拜学贾门,促膝交谈,如沐春风。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画,贾老不时地讲述一些绘画之道,但话不虚发,听似寻常,却每一句话都富含哲理,让你漫漫品悟才明白过来。恩师多年来都是这样,总是用最朴素的言语启发人,他从来不会叫你怎么做,而是让你想明白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记得去年恩师给我寄来一幅水墨勾写的荷花,我非常高兴,但我没有向他索画,他突然间把画寄给我,一时弄不明白,信里只写到供我观赏。之后,我把这幅画装进画框挂在画室里,常常看也常常想,很快终于明白,那是老师示意我要多练“写”的功夫。“写”这是中国画的内核。在和贾老的亲切交谈中,我将几年来学习上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提出,贾老总是深入浅出地让我领悟,令我获益良多。我把带上的几幅作品拿出来请贾老指点,贾老详细察看,既肯定我的优点,也指出了我的不足,更是使我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在恩师的画室里,平日难以见到的王学仲、孙其峰、萧朗等大家的真迹,终于让我一睹庐山真面目。恩师的艺术精品,也令我反复流连,越看越觉得亲切,越看越被画中的哲思所感化,越看越被那精彩笔墨所震撼。已有很久没看过恩师画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对提高绘画水平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老师看出我的心思,于是,贾老叫我先画,并说要像在自己的画室一样不必拘束,笔、墨、颜料大胆使用。班门弄斧,我擅抖的心顿时感到浑身丝丝汗颜,但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今天是来做学生的,错了有老师指导,这机会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的啊。带着那份求学的激情,带着那份感恩之心,经过一个小时,我在一幅斗方上画出了松石图。老师一边细看,一边赞赏,我的心才漫漫平静下来。接着,老师开始对这幅画作局部润色,并在那块石头上画小鸟,因为整个画面以墨为主,老师就画了一个红绶带,既与松、石的内容和谐呼应,红色的小鸟把整幅画一声唤醒,这与“万绿丛中一点红”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随便叫出来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笔力扛鼎,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或心游万仞,卧过巫山云,趟过沧海水,泰山崩之于前也不动容;或锋芒脱尽,功力内敛,看似呆若木鸡,但一出手即可缚龙斩蛟。
贾宝珉说:“作画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画面中的缺点处理好了就成了特点。”这是哲理名言啊,我要好好记在脑海里,在今后的创作中反复参悟和实践。
第三天,我再次到恩师家里进行讨教,下午拜别恩师后即返回北京,拜访京都的两位著名画家,进行了学习和交流。这次京津之行,我深深被大师的言传身教所感动,成诗一首:庚寅六月访京津,感动恩师教诲深,莫道丹青小玩意,十年笔墨十年灯。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