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文化 大力弘扬
庞德萱(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
湛江建设文化强市,就要发展好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目前,湛江文化发展走在十字路口上,可上可下、可好可坏。湛江的雷剧文化应大力弘扬,全力打造湛江的雷剧文化,要学雷剧必须来湛江学。
组织采风 组织创作
邵锋(市文联副主席):
湛江文艺工作很有基础。我们有一支很有实力、基础的队伍,我们文联有11个文学协会,会员有4084名,全国的会员168名,全省的会员817名,在全国的会员与全省的会员人数,我们湛江属于全省的前列。这几年,我们每年都有一批作品获奖,成绩突出。针对文化强市建设,他希望市设立文化创作基金,对文化创作者予以支持。增加文联与各个文学协会的经费,多采风,多创作。尽快建设市文化中心,提供办公和活动的场所,树立文化自信心,培育文化精神。
找出差距 挖掘特色
龙鸣(湛师教授):
建设文化强市,就是要把湛江的雷阳文化叫得像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一样响亮。综观湛江的历史,湛江的文化是复杂多样性,是岭南文化、南越文化、雷阳文化、异地文化的交汇点,我们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也要找出文化的差距,而教育的力量是长远性和关键性的,提高人的素质更好地去了解挖掘本土文化特色,这就必须要提高教师和广大文化人待遇。
建立基地 传承非遗
朱卫国(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我市有2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龄最大的传承人在88岁,这些草根文化人默默植根基层自负盈亏被很多人忽略。他建议政府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建设一个集美食、旅游、文化、观赏、研究于一体的非遗文化基地,引导所有的非遗项目进入,这样人们就不用看人龙舞跑东海岛,看舞鹰雄到廉江,只需在一个地方就能看完湛江所有的非遗文化。他认为在文化传承上,需要政府引导,全社会一起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孩子从小接触了解湛江的非遗文化。另外,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规划,让湛江非遗文化、雷阳文化籍2014年省运会的平台,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设立基金 多出精品
刘小华(湛江歌舞团团长):
建设文化强市,就必须坚定湛江人的文化自信心。梅州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但梅州的山歌剧团就是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当地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和山歌文艺创作传承基地。湛江文艺团体众多,却没有一个专业的文艺创作机构,他建议政府加大文化投入,设立文艺创作奖励基金,鼓励创作更多的精品。同时希望政府采购优秀的文艺演出送戏下乡,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之余,还可以让文艺团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鼓励创作 民间文艺
肖良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基础深厚,近年来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文化强市号角的吹响,让湛江很多文化人精神振奋,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作为载体。肖良泰建议,建立文艺创作基金鼓励创作事业,加大文化硬件和软件投入,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让更多人民群众分享到文化发展改革的果实。
加强领导 掌握主动
余伟民(市社科联主席):
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意义重大,它不仅事关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而且事关我们党要不要牢牢把握引领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文化强省的决策是省委综观广东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支持和领导的力度。要打造湛江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总体形象,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多指导多沟通,服务全市工作大局。
建雷剧院 发展雷剧
陈乃明(湛江雷剧团团长):
粤剧有粤剧院,汉剧有汉剧院,潮剧有潮剧院,雷剧作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怎么就没有一个有代表性的雷剧院呢?他呼吁,尽快建立有地方特色的雷剧院,设立雷剧发展基金,成立雷剧艺术创作中心,不断为雷剧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和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