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光: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气脉,是一个传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淀,需要方方面面精心打造。湛江要逆势崛起、科学发展,文化的支撑是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在湛江经济社会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时,文化是我们巨大的动力,只有这一手抓住了、抓强了,才有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贯彻省的文化强省规划纲要,首先,我们要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架构,使文化跟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他们的利益贴得更近。第二是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文化团体获得发展空间,活得更好。第三是实实在在地加快文化硬件、软件建设,提升区域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
湛江日报讯 (记者周敏飞 郑岚岚 见习记者李莉)“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建设,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湛江文化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昨日下午,在全市文化艺术、社科界代表座谈会上,市委书记陈耀光朴实的话语,拨动着在座文艺家和专家学者们的心弦。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昨日下午,我市专门召开座谈会征求文化艺术、社科界对湛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麦教猛,副市长梁志鹏以及来自我市各文化艺术协会、文化单位的一批文艺家和专家学者们参加了会议。
陈耀光鼓励文艺家们对湛江如何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如何建设文化强市献言献策,说出真知灼见。他说,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气脉,是一个传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淀,需要方方面面精心打造。从历史上来看,湛江的经济和文化在粤西是领先的,如果说有一些时间,因为种种原因湛江落后了,这种落后也折射出精神层面的落后。湛江要逆势崛起、科学发展,文化的支撑是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在湛江经济社会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时,文化是我们巨大的动力,只有这一手抓住了、抓强了,才有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才有无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才有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冲天干劲,文化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座谈会上,代表们“抢唛”发言,气氛热列,体现出对文化强市建设的一腔热诚和强烈的责任感。湛江的文化名人冯兆平、卢凌日、庞德萱等提出湛江要留住文化人才。市文联副主席邵锋、市歌舞团团长刘小华等提出要尽快建设市文化中心,设立文艺创作中心、文艺创作基金,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树立和增强湛江人的文化自信心,培育文化精神。还有的代表提出要打造文化品牌,注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有的提出要加快挖掘研究湛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中小学教育等等。
陈耀光认真倾听代表们的发言。他肯定和感谢文艺家们的献计献策,提出的问题准确、尖锐,体现了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矢志不移。他真诚地说,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这几年来我市对文化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研究问题不够,对文化单位的关心、了解和支持不够。这一次,通过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建设文化强省的规划,通过建设文化强市,湛江在文化建设上一定会全力以赴,迎头赶上。
陈耀光说,文化事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部门、文艺工作者是生力军。贯彻落实省的文化强省规划纲要,我们要根据湛江的特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马上要做的事情。文艺工作者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地推动一个地方形成先进的文化氛围。首先,我们要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架构,使文化跟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他们的利益贴得更近。第二是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文化团体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活得更好。第三是实实在在地加快文化硬件、软件建设,提升区域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
陈耀光语重心长地指出,文化建设要见效的路很长,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推进。“我们有信心,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建设,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湛江文化建设一定会上一个大台阶。”
邓碧泉表示,文艺家们的发言都是来自于实践的真知灼见,十分宝贵,将充分吸纳进市的相关实施意见里。邓碧泉指出,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形象是核心,精品力作是标志,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关键,文化部门和文艺工作者是中坚力量、生力军。他勉励在座的文艺家们要继续发挥光和热,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带好接班人,使文化代代传承,不断挖掘和丰富,为湛江文化创造出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局面。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