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环北部湾网

遂溪醒狮初探

发布时间:2019-02-19 13:41 | 分类:品牌文旅 | 作者:品牌湛江

中国的舞狮大致以长江为界,分南狮与北狮。北狮称金狮。南狮又称醒狮。遂溪民间舞狮,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太狮),一人扮作小狮子(少狮),一人扮大头佛拿葵扇,一人扮猴子手持竹青逗引,以诱狮子起舞扑食。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转身葡伏,忽而摇头摆尾,威武灵巧,妙趣横生。
  醒狮,有其内在的涵义。其一,按广东俗语,醒即精彩、好看、醒目。看舞狮,就是看舞动得活灵活现、技艺高难的令人眼前一亮之醒目狮子。其二,清朝时被西方称之为沉睡狮子的中国,国民渐已觉醒,再不甘落后、凌辱、挨打,体现一种自尊自立,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遂溪民间舞狮,有一种甚为庄严的俗规,叫点睛开光。凡新扎好的彩狮,不能随意舞动。须择定时辰吉日,设台焚香,新狮由舞者系戴好且伏于案前,由乡里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捧酒向东南方向参拜、奠酒。之后,手持袖叶或樟术叶为俯跪于地的新狮拂扫头、背,再用红绸为狮角结球缠饰,谓额角红光之意,然后,点睛者手执新净毛笔,沾朱砂汁或金粉、红油,于狮前点头致意,此时,狮头微微向上昂起,点睛者即用毛笔在狮的左眼和右眼各点一下,并用手轻抚狮头拍三下,随即扬起手中之笔,点睛开光仪式完毕。此时,全场欢动,锣鼓擂响,鞭炮齐鸣,新狮在地上蠕动、眨眼、动耳、摆尾、蓦然腾立起步,向前、左、右方向分别参拜,合着鼓点扑跃腾挪舞动起来,仪式亦随之结束。
  民间舞狮的中心内容是采青。所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所指的是是一种礼物,即醒狮要采撷、捕获的猎物,通常用生菜(生财发达),生蒜(算数理财),生葱(聪慧灵敏),扎上利是(红包)代替广义的指的是醒狮所表演的技艺或需要去破解的阵式套路。采青程式为:寻青、探青、采青、护青、疑青、玩青、试青、吞青、碎青、吐青。
    遂溪民间醒狮的表演程式,一般分为传统狮和高桩狮。传统狮以地上装设的凳、桌、梯和配以盆、桶、箩等物品表演为主。高桩狮则在传统套路上,加以发挥提升,在制作一条长达巧米、高近3米的高低错落的桩柱上表演,更显惊险高难。传统狮套路程式:醒狮、眨眼、抹眼、搔首、舔毛、洗面、饮水、戏水、过桥、上山、采青、吞青、下山、回桥、收式。高桩狮套路程式:醒狮、出洞、起步、环步、探桩、上桩、过桩、越桩、采青、吞青、碎青、吐青、回桩、一飞桩、下桩、拜谢、回洞、收式。桩阵的高低装置,是根据套路、动作、编排、舞狮者的体能、功底技巧而设计。一般来讲,套路程式都有其主题名称,如传统狮:桥底寻宝步步高升驱邪纳福五谷丰登金玉满堂前程锦绣等。高桩狮则多称谓:迎风博浪展英姿无限风光在险峰攀崖飞涧竞风流追星赶月采灵芝红土醒狮显雄风等。遂溪民间传统狮表演的项目一般分庆贺、竞技、联谊、驱邪、阵式和演艺等六类。庆贺:由1--2只狮口含金条、金钱、金砖、元宝、玉器等道具,拼砌成主家姓氏或福、禄、寿、喜等吉徉语句和图案,以示恭贺。竞技:由两个或多个狮班同台献艺,好胜争强,各显高难灵巧之狮艺,以求名扬乡里,称霸狮坛。联谊:两班或多个狮班同台表演,结友联谊。点香交拜,群狮起舞,同庆共乐。驱邪:醒狮以蝎子、娱蛤、毒蛇、蜘蛛、青蟹等邪毒物类,对照生辰八字相克或对人对事降咒设局给予撕咬、肢解、吞食,以求达其驱邪镇恶之目的。阵式:由主家的狮班为应邀前瘫的各个狮班设下阵式,各狮班又按狮坛规矩以不同招式套路技艺破阵,表演时配鼓乐、族旗、呐喊,场面气氛热烈。阵式有梅花阵、七星阵、八卦阵、蟠龙阵等讨演艺:表演醒狮的各类采青套路,如采桥青、盘凳青、云梯青、三山青、楼台青、高杆青、八卦青、椰子青、灵芝青、捞月青等一百二十多种。亦有主家故意设置障碍与阵式,考验狮班的采青技艺。
  遂溪的民间舞狮,特别注重狮的形神、步法和动作。神态包括:喜、怒、醉、醒、睡、静、动、惊、见、疑、寻、盼、探、望、戏、饿、狂等。动态包括:翻、滚、卧、爬、扒、闪、腾、扑、跃、起、伏、坐、咬、撞、点、舔、抓等。形态包括:睡醒、抹眼、抹嘴、擦脚、摆尾、搔痒、洗面、挖耳、眨眼、喘气、伸腰、探水、饮水、刷牙、弄须、追鸟、扑蝶、望月、惊天、咬虱、撕蝎、吞蛇等。狮形步法:马步、弓步、虚步、碎步、趋步、跪步、立步、跳步、跃步、抢步、踏步、点步、探步、回步、铰剪步、倒插步、蟠龙步、麒麟步、七星步、梅花步等。舞狮艺人在教授狮艺时,对每个动作都有民间的口语称谓,如:天狗追日(凌空推进)、犀牛望月(转体180度回身上腿)、蜻蜓点水(钳腰环旋)、金龙腾云(连环飞跃)、搭背跟斗(翻滚落地)、风火轮(高桩侧空翻)、悬崖寻宝(双足钳单桩)、荡秋千(180度凌空转体接占位)、采摘灵芝皿足挂桩接上腿)、金鸡独立(单足上腿)、一柱擎天(双足站肩)、童了一拜观音(弯足坐头)、坐一字马(钢索上劈)、桥底取宝(桥上倒挂采青)、转圆圈(首尾交换)等。
    民间舞狮还有一句俗语,就是:狮要舞得好,奏气要敲得巧。所谓,即鼓点要灵活配合舞狮的情绪及动作,转换轻、重、缓、急节奏,营造现场气氛。遂溪狮舞的鼓点大致分为传统的三声、七声、三七声、梅花七声、混合声等。
  我国的民间扎狮,从简单的平面式画象到立体型彩绘,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演化历史。遂溪民间狮头彩扎的工艺流程大致经四道工序,即扎、扑、写、饰。先由制狮艺人按构思好的不同规格的狮头艺术造型、类别拟出草图,用精选加工过的的竹片、蔑条、藤丝、铁线、麻绳等按图搭架,框架扎好后,用纱纸、绸布进行多层糊贴,压面造型,且必须及时晒干。若遇阴雨或潮湿天气还得用碳炉慢火烘烤。狮头写画的图案,色泽一般按狮型类别、地方特色或客户要求而作。以红、黄、绿等原色为主,以黑色作基础色调和,彩绘的传统斑纹式样有:如意纹、太极纹、波浪纹、螺旋纹、花草纹等。对狮头的角、额、须、鼻、耳、眼、口等的着色彩绘更要讲究传统图案和顺应更新变化。最后工序为,即运用马尾、兔毛、绒毛、金边、彩带、花球、亮片等原材料进行上须、缀毛、装眼、镶镜、(正额照妖镜贴片、修饰等。狮头一般规格为宽0.55m,高0.50m、长0.70m,若制作传统狮还可按比例相应扩大,重量约5-10斤。另外,眼、耳、口等系上细绳,舞狮时可用手牵拉启动。狮头的角形和色泽也各显特色,为狮的亮点。狮角(独角)的制作样式繁多,通常有鹰角、尖角、拳角、星角、鳌鱼角、象鼻角、虎头角、花球角等。按色泽又分文狮和武狮。以黄、红、黑、白、蓝分别代表刘备、关公、张飞、赵云、黄忠,意喻为:黄彩狮,仁慈瑞祥、长者风范;红彩狮,红额凤眼、气宇轩昂;黑彩狮,晓勇忠烈、刚直不阿;白彩狮,风华正茂、英姿焕发;蓝彩狮,宝刀未老、雄风犹存。其中黄、白、蓝为文狮,红、黑为武狮。此外,狮头制作样式还有虎斑狮、马装狮、鹤装狮、佛装狮、麒麟狮等十多个品种。
  近年来,遂溪民间狮团已发展达250多个,参演人员1万多人,在省、市、国家级和国际性的大型舞狮赛事和展演中荣获30多个奖项,应邀出访法国和澳洲。遂溪被授予中国醒狮之乡。其高桩单、双狮的表演,汇武术、杂技、舞蹈于一体,扑跃翻腾,矫健如风,且凌空飞越跨度达3.7米的索桩,已人载世界吉尼斯大全,堪称狮坛一绝。
  当前,世界地域性传统文化正相互碰撞、渗进和演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认定已进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家庭。中华传统之狮舞也日渐成为连系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和地区交流竞技、增进友谊,共建和谐的文化纽带。国际性的舞狮赛事与展演活动日趋兴盛。国际龙狮运动协会和中国民协狮艺专业委员会相继建立,标志着舞狮滩从雄夕的民间麦宝舅,向规范性文。元化全面发展。如成型仅十多年的高桩醒狮,是承继民间舞狮和武术的传统套路、阵式提升而成,从最初的床架式直桩阵发展至第五代的多元式桩阵。包括L型的曲桩,断折型的双桩、攀越型的高低桩和新创型的水桩等,桩柱也从原二十多根减至不足二十根,展示其桩阵的通透和高难。并制定出一条国际性的通用桩阵,供各狮团在同一桩阵上展演各异的套路及技艺。体育运动竞技方面,还对舞狮的动作按难度系数核定A, B,C 级及其分值,对舞狮的竞赛从形神、难度、鼓乐、步法、服饰、套路进行综合评选确认。民间艺术则是注重狮舞的地域性,民俗性、传承性、基本特性和艺术的技巧创新性。
  作为红土艺术品牌的遂溪醒狮,如何在狮艺文化的新浪潮中把握优势与走向,值得深思。宋代著名学者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舞狮的,指勤学苦练。虚心博学,广纳他人之长处。遂溪醒狮应融合佛山狮的形神步法,肇庆狮的威武灵动,广西狮的高难技艺,新、马狮的造型鼓乐。苦练,须把握好套路的亮点,形神的巧点,技艺的难点,配合的要点,落位的准点和刚柔的鼓点。学与练出于勤,思为主导。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承传与张扬传统狮艺的风格特色,突显本土狮舞的霸气、灵气、和大气。在这三者之中,犹以霸气为尊。遂溪醒狮之霸气,应主要体现于神韵与节奏。动作威猛灵巧,套路一气呵成,透过狮形道具的舞动,可感受到红土人的一种气质精神:这是先人战天斗地的刚毅精神,前人抗御列强的不屈精神,现代人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让精神融人狮舞中,达到人即狮,狮即人,人狮合一的境界,便是龙的传人,狮的英风之精髓所在。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