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环北部湾网

新一轮价改改什么:大部分价格将放开 拒休克疗法

发布时间:2019-02-19 13:01 | 分类:品牌新闻 | 作者:品牌湛江

      助推经济转型 关系全面改革

  价改要啃“硬骨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的取向,无疑就是市场化。

  “30多年来,我国价格改革先后经过了三个阶段”,对价格改革历程,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熟稔在心:

  1979年到1991年,是改革计划价格体制阶段,其中,1979年—1984年“以调为主、以放为辅”,1985年之后变为“以放为主、以调为辅”,开始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1992年之后,价格改革步入“快车道”,1992年至2000年的8年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阶段,绝大部分双轨制商品的价格交由市场调节;

  2001年至今,大规模、大面积、大幅度的“调”“放”基本结束,改革重点转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调控体系,并对极少数重要商品服务价格进行调整。

  从1992年到2001年7月,中央管理的定价项目从141种大幅压减至13种,分别是:重要的中央储备物资,国家专营的烟叶、食盐和民用爆破器材,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药品,教材,天然气,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电力,军品,重要交通运输,邮政基本服务,电信基本业务,重要专业服务。

  此后,中央储备物资、化肥、电信基本业务相继放开,时至今日,中央定价项目只剩下十大类。国家发改委表示,去年年底,我国已有95%以上的消费品、97%以上的生产资料实现了市场定价。“剩下的主要是一些影响面广、后续产业链长的基础性产品,或与民生紧密相关,或涉及垄断,利益关系复杂。”王永治说。

  价改走过35年,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牵制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在资金、土地、能源以及水、电、天然气等要素市场上,政府干预过多,导致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的稀缺程度,也导致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失衡,以及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王永治说,要利用价格改革带来的市场倒逼机制,促进垄断行业改革、税制改革、质量体系改革、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等其他领域改革。

  此外,把价格更多交由市场,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干预的应有之义。

  部分交给市场 部分完善机制

  大部分价格将放开

  新一轮价格改革,需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未来除重要的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定价外,其余价格都要逐步、有序地放开。王永治认为,“改革必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眼下,新一轮改革的具体方案尚在酝酿,但专家和媒体各抒己见,都已在畅想大致方向。

  ——能源、交通、环境等价格形成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在煤、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够合理,成为价格改革需要打破的‘最后壁垒’。”王永治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部分垄断行业价格需要改革。

  近年来,电信三大运营商资费价格大幅下降。去年底,基础电信领域又开始向社会资本开放,虚拟运营商的加入让市场竞争更加充分。电信市场逐步发育成熟,为今年5月电信资费的全面放开奠定了基础。

  同样,国家明确即将废除专营的食盐价格,也将迎来放开契机。有专家表示,食盐是可以竞争的领域,完全没必要专营;取消食盐专营,会增加消费者选择权,降低食盐价格。

  ——部分专业服务价格可以大幅放开。

  今年上半年,我国先后放开了房地产咨询、专利代理、报关服务、自愿性产品认证、质量(环境)体系认证等11项服务价格,放开了除政府投资项目或委托服务以外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4项服务价格。新一轮价格改革,也明确要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这些领域专业性很强,其价格调整不会影响普通居民的基本生活。”王永治说。

  ——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