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环北部湾网

品牌过错门――品牌企业的“失足”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02-19 13:39 | 分类:品牌观察 | 作者:品牌湛江

 

一、层出不穷的品牌过错门

   美的紫砂门

2010年5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中披露了“紫砂煲”的黑幕。据了解,美的紫砂煲中所谓的“纯正紫砂”根本不是紫砂,而是混合了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田泥等化工原料的混合物,跟紫砂没有一丝关联,而美的竟然以四五百元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震动了整个中国家电业。作为中国家电业惟一能和海尔比肩的家电品牌,竟会如此孤注一掷,生产子虚乌有的“紫砂煲”?

紫砂门爆发后,美的反应神速,勇敢的承认了过错,并迅速清理了相关的责任人,并关闭了工厂,并在相关商场和售后服务点设立退货处,开设消费者投诉热线。美的虽然一度利用迅速的公关行为挽救了品牌,但由于数日后的退货条件“改口”,又一次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然而,犯错的并非美的一家。

其它紫砂煲代表品牌还有依立、九阳等。九阳公司在2010年6月初开始酝酿退货,但是退款政策并不透明,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令消费者感到不满。
而号称“紫砂煲”第一品牌的依立,则在6月3日请来景德镇陶瓷检测中心的专家检测,并且搬出了《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说明自身的产品并没有质量问题,拒不下架,在喊冤的同时拒绝退货等行为,不过依立这样强硬的对策在整个品类崩盘的情况下究竟能支撑多久呢?

   阿诗丹顿假洋鬼子门

2010年3?15之际,一直以“源自美国”的电热水器品牌阿诗丹顿,经过凤凰网记者的寻访之后发现是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引发了家电行业的一场信任危机。该品牌号称“资金、技术、注册地都在美国”,但是经过仔细追查之后,发现所谓的一些“国际名牌”宣传纯属子虚乌有,美国消费者更是从未听说过这个品牌。在媒体和消费者一片哗然之际,阿诗丹顿在骂声中灰溜溜地走下了“神坛”。阿诗丹顿被揭发后,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企业形象全毁,经济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惠普“召回”门

2007年,惠普笔记本在中国销售的涉及40款机型出现雪花屏、显卡过热的情况。在消费者普遍反映情况之后,惠普公司表示在中国只有极少型号可以进行延保服务。虽然消费者群情激奋,要求惠普召回问题笔记本,但是惠普却仅仅表示会为在保修期内的产品进行免费更换,决口不提“召回”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律师协会代表消费者向中国质检总局提交针对惠普公司的申诉,杭州的部分消费者愤怒之下,举着牌子到惠普品牌店前进行抗议。

   中国牛奶企业集体过错门

2008年,国家在全国奶粉行业进行彻底调查,查出了数十家知名企业生产的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顿时震动了整个中华大地。

中国的牛奶遭遇集体的品牌过错,在奶粉中添加了过量的三聚氰胺,造成全国普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聚氰胺这个原本是建筑上的用词顿时传遍大江南北。毒奶粉让中国所有大品牌企业集体蒙羞,连蒙牛、伊利、光明都不能逃脱干系,而三鹿奶粉这个“中国名牌”更是被送上了断头台,2009年2月,三鹿集团被法院宣布破产。

   富士康跳楼门

从2010年1月23日到5月26日,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一共有12名富士康的员工从楼上跳下,造成10死2伤的惨剧。媒体和专家直指富士康员工内部管理机制和员工生存危机。

12名富士康员工从富士康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使得这家拥有40万员工的大型企业遭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口诛笔伐,虽然这12个人未必见得全是因为在这里工作中遇到问题才选择这条路的,但是富士康仍然被冠上了“血汗工厂”的恶名。

   文章剽窃门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也进入了空前繁盛的阶段。一个思想,一个观点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非常广泛的流传,却很难找出其源头,这也给了一些人剽窃他人思想、文章的机会。

资深品牌营销战略管理专家、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博锋先生先后系统提出“品牌稀缺价值”、“创造学习型营销团队”等多个理论。
 
 
但广东家具名企斯蒂罗兰的营销总监陈箭在2010年4月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让绵羊变成狮子——创造营销型的学习团队》,虽然信誓旦旦说了自己是作者,但是文中70%的内容是原文抄袭博锋先生在2002年发表在《销售与市场》10月号的论文《把绵羊变成狮子——创造营销型的销售团队》,这明显是一个家具名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过错事件。

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项目经理韦大宝先生于2010年2月20日在博锐管理在线发表的《空气能产业,“真功夫”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系统阐述了空气能热水器的行业概况和未来走势。该文明确标明非授权不允许转载,但是深圳一家叫“派沃空气能”的企业——深圳协诚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在3月份腾讯网科技频道上发表了同名文章,全文照抄韦先生文章,仅把韦先生文章中提到的“同益”品牌改成了自己的“派沃”品牌。这种严重的剽窃加篡改行为,可谓无耻到了极点。

二、品牌过错的源头何在?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品牌出现过错门,不仅是家电品牌,其他行业的品牌近期都遭遇了不同层次的过错危机,其中不乏名满世界的超大品牌。三鹿奶粉、阿诗丹顿热水器、肯德基的“秒杀”半价券、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到现在的美的紫砂煲,品牌过错门层出不穷,各行各业,不一而足。

那么,到底是什么铸就了这些过错门呢?

理由不外乎五点:

1、品牌企业用行业潜规则玩弄消费者

和企业相比、尤其是和名牌企业相比、消费者是弱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名牌企业往往利用行业潜规则玩弄消费者,比如炮制概念、无中生有、将一说二……等等。

美的紫砂门,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媒体披露的真相看,并非是企业当时“不知道”,很多情况下是“明知故为”。尽管美的紫砂门爆发后,美的立即处理了当事人,三鹿奶粉的法人也到法庭受审,但不能掩盖品牌实体人员在背后运作的事实。

消费者在企业强大的营销攻势之下,在名牌企业的广告推广之下,往往被企业所谓的“概念”所迷惑,所洗脑,所俘虏……

而不少大企业为利益所驱动,明知有错也要“故意掩盖”或“故意造假”。三鹿奶粉就是在暴利驱动下,明知奶粉生产中大量掺入三聚氰胺有毒,却持续一年时间不闻不问。而美的“紫砂煲”产品中也没有“真紫砂”,却炮制“紫砂”这个概念来欺骗消费者。在这些潜规则指导下,更多的企业选择以次充好,以有毒的产品冒充健康的产品,消费者利益不断受损的背后,企业利欲熏心的心态可谓昭然若揭。

2、企业产品质量意识不强

很多人会认为,大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其实并不然,很多大企业企业病严重,管理并不科学。

因为企业财大气粗,品牌影响较大,即使产品有一点瑕疵也不放在心上,以为可以用售后服务来弥补。

一些家电大企业为求生产规模,往往采用外包OEM的方式来生产,而大企外包时往往在成本上压得很低,而且支持生产厂账期又比较长,导致生产厂家没什么利润。有些厂家通过降低产品的配件来生产,这在业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也是这几年为什么大品牌企业众多的产品往往卖不过专业品类产品的原因。

虽然大品牌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质量,但是仍然规避不了质量问题。如果企业不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面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减少质量隐患,那么悲剧仍将不断上演,也会给企业和品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企业价格第一的营销战略失误

中国家电企业长期都崇尚销量第一的宗旨,而销量第一的意识催生了“价格第一”的作为,而“价格第一”的作为,最终形成“产品质量第二”的结果。

在这种销量第一的目标驱使下,企业最管用的手法就两条:

一是降低产品标准,同时进行降价扩大销量。
二是炮制各种“概念”迷惑消费者,这也是大品牌多个过错门的缘由。

在这点上,阿诗丹顿这个“来自美国”的企业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邀请陈建斌代言,在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上播放广告,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是假的就是假的,经过消费者和一些记者的明察暗访,终于揭开了这个“假洋鬼子”的真面目。

4、社会监控力度不够

中国的质量监督体系相对还是很健全的,否则也不可能抓出三鹿、紫砂门等过错。

问题是,中国的质量监督体系目前还只是质量监督部门一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够。而社会的、民间的消费者监督机构则几乎是空白。

此外地方监督部门对地方品牌企业过度迁就,往往在事前不监督,出事后才大棍打向过错企业,这也无形中导致了品牌过错门的产生。

美的紫砂门爆发后,美的及时做出了关闭工厂,召回问题产品的策略,可以说是迅猛之举,但是仅仅数日之后,美的突然改口,将原来允诺的无条件退货变成了在保修期一年内凭发票退货,也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监控力度的不足。

5、企业内部管理的失误

企业本身的管理机制也是诱发品牌危机的一种因素。

富士康,一家拥有42万员工的大型企业,频频有员工选择从大楼上跳下结束生命,使得公司内部陷入了恐慌。提升300元工资被视为“稳定民心”的一项举措。最终,富士康决定在年底将普工的月薪提升至2000元,也就是之前的2倍多。但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防止悲剧重演,才是富士康当前更要关注的。

富士康在内部管理采取的严格的措施,监督员工每日的生活。进了公司,普通员工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就是十几个小时对着机器,不能随意走动说话,否则就要扣钱。员工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之中,也没有任何的宣泄渠道,工作时也几乎不能与其他人进行任何交流。由于基本工资比较低,员工也不得不选择不停地加班来充实收入,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再加上平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上司的责难,就有可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富士康这种以“极限效率”为主,缺乏人性化关怀的管理制度,是12连跳危机的基本动因,富士康不得不进行加薪、老总郭台铭安抚员工、甚至签署“不自杀协议”。

归根结底,品牌过错门是由于企业“利润至上”原则所致,最终的结果是在得到短期利益之后,企业将不得不蒙受社会极大的道德层次和法律层次的拷问。

三、品牌“过错门”的硬伤

对中国企业品牌成长有资深研究的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认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品牌成本是巨大的,品牌企业产生“过错门”给企业造成的硬伤巨大。

中国企业品牌成长成本如下:

一是时间成本:品牌有一个著名的“一三八理论”,就是说一个新的品牌想要在市场中立足,需要3年时间,而真正做成知名的品牌,则至少需要8年时间的积淀,欧美的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型企业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因此品牌的时间成本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2007年对中国家电业20个产品品类的品牌生命力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品类的符号品牌是2000年以后创立的,这也意味着中国品牌阵营最强大的、市场营销水平最高、销售规模最大的家电军团都经营品牌也不易,家电军团尚且如此,其他产业就可想而知。

二是资金成本:锻造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据极品策略保守估计,目前一个家电品牌从起步到前期均衡发展,一般需要三千万左右的资本滚动投入。而要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品牌资本滚动投入和维护在8000万至1亿元之间。

三是人力成本:企业品牌塑造中,需要两方面的人力投入。其一是企业内部品牌销售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这样的内部人才培养至少也需要3年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二是企业聘用外脑策略机构进行规划发展的投入。由于专业的外脑品牌策划机构比较稀缺,合作费用相对较高。一个专业的品牌外脑策划机构和企业的年度合作费用大都在150万到200万之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因此品牌越大,“过错门”成本越大。品牌“过错门”可直接导致企业震动,甚至击垮整个企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规避“过错门”的出现。

四、品牌企业如何规避“过错门”

品牌过错如何规避?这个每个企业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资深品牌营销战略管理专家、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博锋先生认为,品牌企业规避品牌“过错门”有四个方法:

其一、企业要真正树立品牌至上的策略。

企业要大力塑造品牌,爱护品牌,品牌至上。把企业品牌当作企业资产来珍惜,而不是将品牌作为圈钱的工具。

做一个品牌就要持之以恒做下去,在规划上具有长远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而不是做一竿子买卖。海尔公司从一家小的生产冰箱的工厂,到现在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其品牌塑造功力和发展策略都值得借鉴,坚持自主品牌是一种信念导向。

从质量和服务上严格把关,以现在中国企业的制造实力,如果钻研技术,完全可以造出与国外品牌质量相同的产品。

其二、注重品牌与产品质量的平衡关系。

品牌的影响力让消费者相信质量,一个产品的质量就代表着品牌的信誉,一个优秀的产品让消费者认同品牌,一个问题产品也会让这个品牌陷入困境。美的紫砂煲和三鹿奶粉都是前车之鉴。

品牌企业在质量上更要一丝不苟,注重开发优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售后服务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让消费者放心。

品牌企业决不能把消费者的信任当作忽视质量问题的借口。注重消费者的权益,不欺诈消费者,才能让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必须以一万分的负责精神对待产品的质量,如果产品做不好,最终是毁了品牌。

其三、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

品牌企业要树立有利润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而不是靠低价格追求市场销量。品牌企业更要以品牌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服务理念来打动消费者的情感。

无论是在内部管理上,或者营销策略上都要真正探知消费者的需求,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四、在发生过错后,勇于纠错,并引以为戒。

过错发生后,品牌企业的措施也是考验一个品牌的重要标准。凭“公关”活动进行解围,只是其中第一个步骤,最重要的是在媒体和消费者面前,必须鼓起勇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过错,并积极弥补给各方带来的损失,并以此为契机,对自身品牌发展模式加以思考,坦诚与消费者、媒体进行沟通交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努力挖掘和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品牌得以良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