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拨贫 诣徐闻”,三墩曾见证了2000多年前的繁华

前面浩淼的海面上,凸现着三处绿色的小岛。时而风轻浪细,海面笼罩着薄雾,三处小岛似美女遮着纱巾,若隐若现,如幻如真,妙不可言
碧海银沙网讯(图/陈北跑 文/何 强 编辑/金 臻)经过广安、愚公楼、后寮、包宅等骚声全省、全国的新农村样板建设之后。2009年徐闻县又探索出了一种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三墩新农村片区建设模式。与以前单个村庄的建设不同的是,三墩新农村由一片海面、一个港湾、三个岛屿、四个渔村组成,总面积约10 平方公里。这次的尝试就是把这四、五条穷困落后、缺水耕地、资源又极度萎竭的小渔村全部连串规划打造成一个片区、一个整体旅游项目来运营。还有与以前干部回乡挂点建设的单个力量不同的是,这次是根据部门职能及其实际情况,把各工程项目分解到各单位,一个项目由一个部门牵头二到数个单位落实。事实证明,这个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是成功的——一时之间,徐闻掀起三墩新农村片区建设的热潮:全县125个单位直接参与了建设,十几万人次参加了建设;首期工程就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其中社会集资600多万元。这种全民参与、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模式使三墩新农村片区的建设终得以顺利推进,共为三墩一带的南山下村、仕尾村、南湾村、二桥村等村庄修建海堤1公里多,建硬底化水泥路3公里,惠及周边地区近4000群众。

河流在三墩的入海口

村中现存汉代石器文物众多
三墩有着二千年前海上丝路始发港的历史底蕴,有岛屿、河流、湖泊、火山石奇景、大海、红树林、田园于一体的美景,历来为旅游界人士看好。三墩一带村庄,村民出门就是大海。其实三墩名称来源自附近在三个岛屿,这三个小海岛在徐闻县城南约10公里南面的海上,分别称为墩、二墩、三墩、总称“三墩”。附近还有小沙墩,名娄时墩,头墩靠海岸头最近,退潮时可步行上墩,二墩次之,三墩较远,必乘舟渡水方可到达。墩上有古庙古井遗迹,清时美其名 “龙泉淡井”。三墩连环,立于海峡之中,景致非凡,雅称“赢岛联壁”。另据清康熙《粤闽巡视纪略》记载,三墩“突起海中,号小蓬山”。不少人认为,这里的“蓬山”指的是仙岛蓬菜。传说除秦始皇外,汉武帝也是痴迷于求仙得道梦想长生的人。为寻访仙家,他一次又一次地东出海上,却无功而返,汉武帝不死心,改派手下宫员沿海南下寻仙,官员乘舟驾浪,开始了艰难的寻觅。一天,舟至徐闻县讨网村(位于今南山镇二桥村,仕尾村一带)南面海上,心灰意冷的官员顿时双目一亮。因为他们发现前面浩淼的海面上,凸现着三处绿色的小岛。时而风轻浪细,海面笼罩着薄雾,三处小岛似美女遮着纱巾,若隐若现,如幻如真,妙不可言,官员疑为传说中的蓬莱仙景,不由得心花怒放,脱口叫绝。此后,三墩就用了“小蓬莱”之称。

三墩新农村片区还有一个外号叫“小蓬山”,意为蓬莱仙国之意

散布在三墩岛上的龟状石为火山喷发遗留下来的痕迹
除了美丽的风景和传说外,现在根据考古发现,徐闻三墩发掘出土许多汉代文物,村中现存汉代石器文物众多,有汉代墓葬、灰坑、房屋等遗址,还有中国现存的第一航标灯——八卦航标灯座,以及发掘出土了万岁瓦当、汉代玛瑙、水晶、铜鼓等汉代珍贵文物。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徐闻县全力抓紧对三墩进行“复古”建设,恢复徐闻三墩在我国汉代时期的最早的海上丝路古港的原始风貌。

三墩新农村片区拥有非常完美的生态环境

三墩新农村片区浓郁的南国渔家风情
现在走进这个新农村片区,尤其是清晨和傍晚时分,三墩是最美丽的!因为这个时侯可以看到三墩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可以相象当晚霞西起,渔船归来时,到农家与渔夫吃上刚刚打捞起来煮熟的新鲜鱼汤。当清晨观看日出和“小蓬山”及娄时墩上林木撑翠,嫩草吐绿,墩边有神龟石,形似乌龟,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奇,转面北望,南山村到港头村一带,青树抹黛中坚立着座座白色楼房,海岸曲伸中勾勒出恬美的海湾是多么写意的事……,可惜此地虽称赢岛,却象清人诗句中所说的,“借问凳瀛诸学士,何人到此得长生。”引致不少城里人回来时仍然兴奋不已,忽然想到大城市的繁华喧哗与三墩岛的休闲自得相比反差巨大,很有诗意!

游客们三五成群到船上尝试一番新鲜的渔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