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与旅游的交融、有机互补的新兴产业和低碳产业,因其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环境友好而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赋予湛江重大使命,提出湛江要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龙头。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是争当龙头的题中之义。加快发展湛江文化旅游业是优化湛江产业结构,强化区域性文化中心地位,有效提升湛江城市品位的迫切需要。在湛江生态旅游景观与海南等周边地区同质化情况下和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湛江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湛江文化旅游业,是发挥湛江文化厚重优势,实现湛江旅游业在区域旅游格局中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而言,湛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仍未尽人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粗放松散的状态,突出表现在:一是发展理念还不到位;二是文化资源开发转化滞后;三是现有景点景区的文化含量普遍不足;四是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载体单一。按照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深入探讨如何实现湛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湛江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湛江在粤西和周边地区经济文化龙头地位的形成,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强化理念,把整座城市作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体来塑造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潮流。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获准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定位,不但要把旅游业作为湛江的一个支柱产业来重视和发展,而且应从事关湛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品位提升,事关湛江争当龙头的高度来强化对发展文化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看待,牢牢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发展。应树立全新的文化旅游业发展理念和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各地、各部门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协同构建文化旅游之城,让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城市建筑、景点景区、公园绿地、道路桥梁、社区广场都发挥承载文化的功能。同时,要促使所有的文化元素、文化场所都转化为旅游开发的对象,所有的文化人才都成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惟有如此,才能把湛江建设成为一座富有文化气息、充满文化活力、人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二、强化规划,实现湛江文化旅游业科学布局
湛江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广阔空间,当务之急是做好统一规划。在编制湛江文化旅游业规划时,在空间布局上要突出雷州、吴川等文化厚重区域的地位;在项目上要加强对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积极推动演艺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特色文化展演中心、歌剧院、书画院、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的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载体;要着眼于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雷州半岛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包括加强“天南重地”——雷州古城的保护开发,完善体现“汉港丝路风、三墩渔家情”的徐闻大汉三墩建设;合理布局建设个性化购物商场、特色商品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休闲度假区的商业配套设施。此外,规划还要突出文化特色与优势,注重规划的档次与效益;做好与我市城乡发展战略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保持规划的严肃性,防止出现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
三、强化资源整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线路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充分挖掘雷州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构建名城旅游线路。除雷州外,湛江还拥有诸如吴川吴阳镇、雷州龙门镇潮溪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毫无疑问,如果将湛江的旅游资源与海南、粤西和北部湾其他城市相比,湛江的一个比较优势就在于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因此,我们应当在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作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统筹整合,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更好地实现湛江旅游业的差异化发展。比如,可考虑将湛江博物馆与寸金桥公园彻底贯通,实现客源互相共享,使之连贯形成文化旅游区域;要对现有景点景区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包装,使自然景观富含人文意蕴;要加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用好用活湛江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要把特色文化村建设与特色乡村游结合起来,加快提升特色乡村游水平;要大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包括要积极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的雷州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和特呈岛文化旅游休闲等项目的建设。要通过一系列努力,精心设计和构建名城名镇名村等旅游线路,打响雷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游等品牌。
四、强化创意设计和营销,积极开发系列文化旅游商品
文化旅游业的生命在于创意。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文化旅游系列商品的开发和营销,突出创意。具体可包括:一是生态文化系列。依托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等国家级名片效应,深度开发果菜、肉类、茶叶等系列生态食品和饮品,以及湛江白海豚、湖光岩“神龟”、“龙鱼”等系列生态工艺品,制作特色化设计包装。二是民俗文化系列。全面收集整理全市民间故事、传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民间文化遗存,汇编《湛江民间文学》丛书;对醒狮、飘色、石狗、人龙舞、傩舞、雷州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年例等民俗礼仪活动,通过微型光碟、画册等形式进行艺术化包装,或进行工艺品、纪念品等的设计和开发。三是大型竞技文化旅游活动系列。如湛江海上国际龙舟赛等活动的策划、包装与营销。四是特色歌舞活动的策划与展演。五是企业文化系列。重点是从旅游商品的角度对我市优秀龙头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进行包装设计。在文化旅游商品的营销过程中,还要借助国内外核心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并加强与周边地区、北部湾其他地区和东盟国家旅行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客入湛,把湛江文化旅游品牌推向国外。
作者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品牌湛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