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环北部湾网

甜蜜王国的缔造者---林水栖

发布时间:2018-08-10 10:44 | 分类:品牌湛商 | 作者:品牌湛江

7_120224113816_1.jpg

   在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宽敞、整洁的办公大院里,我们见到了——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我们在轻松愉快的访谈中,了解了他从一位高中毕业的农村仔,经过商海弄潮,破茧成蝶,成为湛江甜蜜王国的缔造者,也让我们更理解了他超前的企业发展理念和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追求以及成功之后回馈社会的赤诚之心——


勤劳致富

卖牛仔成了万元户

     创业之路是艰苦和曲折的。
     林水栖是麻章公社大塘大队的一个农民,1979年高中毕业后,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政策允许私人做小生意。初出校门的林水栖和两个兄弟一起到广西、贵州、雷州、徐闻等地贩牛。贩牛的日子里,兄弟三个起早摸黑,四处奔波,足迹几乎踏遍了粤桂黔三省的各个角落。他们靠勤劳致富,那几年他们每年都有一万五千元左右的收入,也成了村里的首批“万元户”。到了1985年,三兄弟每个人的存折上都有了3万元左右的积蓄,这在当时来说,已是一笔很丰厚的资产了,他说,祖祖辈辈都还没见过这么大的一笔钱。
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后,林水栖发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大,劲头也越来越足。虽然在贩牛的小生意上有令人羡慕的收获,但林水栖并不满足。在林水栖眼里,小商小贩始终只是小打小闹,也只能改善个人的家庭环境而已,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而他,志存高远!
     1985年,林水栖发现当时湛江常停电,在充分研究了政策和吃透市场需求后,林水栖决心抓住湛江缺电的契机,用尽自己所有的积蓄,在麻章买了两亩地建起了麻章蜡烛厂。这小小的蜡烛厂却使林水栖成为在麻章投资建厂的第一人。麻章镇工业史写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离不开林水栖这个名字。而当时的创业充满了艰辛:林水栖请了10名工人,他自己既当技术员、供销员,又当会计。
    “开这间厂,我掘到了‘第一桶金’,我一年收入两万元,为我以后干工业打下了基础。”林水栖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一间企业。而这段创业的第一课,实际上也是他在商场中的大学——MBA。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林水栖的蜡烛厂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他清楚,蜡烛厂只是他事业的起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从香港回来的朋友使他认识到一次性乳胶手套的市场广阔。看好了前景后,他果断转行,1988年林水栖从银行贷了70万元建起了麻章乳胶制品厂,但是工厂投产以后因国际市场发生变化,一次性乳胶手套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第一、第二年都亏本了,但是他坚信国家越富强,社会越发达,工业和家庭对乳胶手套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果然,第三年工厂盈利70多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后,林水栖开办企业的决心更坚定了。多年来总想着大干一番事业,这个机会就在眼前了,于是他引进了香港资金,把厂名改为湛江荣利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大刀阔斧开辟国际大市场,用林水栖自己的话说,“感觉自己的生意真正走进了全球化市场”。


收购国营糖厂 

开启甜蜜的事业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重申“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一般小型国有企事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和个人。”在政策指引下,林水栖在香港成立了香港泰利富有限公司,以外资的身份投资遂溪岭北镇金岭糖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甜蜜的事业。1998年,他抓住省政府支持湛江糖业改革的时机,将日榨量只有2500吨岭北糖厂收购下来独家经营,成为我市首家收购国营糖厂的民营企业;为寻求糖厂的出路,林水栖带队前往北方搞市场调查。他们上新疆,到内蒙,赴辽宁,下天津,三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到北方市场对绵白糖的需求量很大。经分析研究后,林水栖做出决策:生产绵白糖,大举进军北方市场。金岭糖业得到山西一家大糖厂的支持,投入1400万元安装绵白糖生产一条,当年5月正式投产,先用白砂糖加工2万吨绵白糖,结果首战取胜,一举打开了东北、华北市场。到了1999跨2000榨季,金岭糖业直接用甘蔗生产绵白糖,大批量绵白糖不断运往北方,而催货的电话仍频频打来,金岭糖业车间机器轰鸣,日夜生产,用甘蔗直接生产绵白糖,这在南方糖厂是第一家,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金岭糖业由此闯出了一条糖业改革的新路子。
     
初步取得了成效,永远只知道前行和奋斗的林水栖决心要把他的甜蜜王国做大做强。于是,在2001年9月16日上午,巳破产两年多的原雷州市客路糖厂厂区内,又重新响起了隆隆的机声。该厂被湛江金岭糖业有限公司收购后,转成原糖加工基地正式投产。它年生产绵白糖20多万吨,产值达3亿多元,为雷州市创税逾800万元。投产的当年,公司就签订出口绵白糖合同319万美元。不但每年纳税1000多万元,还扶持了大批农民种蔗致富。
     2003年4月,湛江糖厂又开始出现忙碌的景象,维修厂房、保养设备,调试机器……林水栖使这间破产许久了的糖厂起死回生;
     同年,该集团凭借自己的实力、信誉,承担起国家储备糖的任务,成为国家指定的国家储备糖仓库,企业的社会地位和企业竞争力大为提升。该集团还先后被省和国家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5年,林水栖组建金岭集团,现旗下拥有集团生产厂、湛江金路、湛江金海糖业有限公司、遂溪县恒丰糖业有限公司(合作)和湛江糖库储运有限公司、湛江荣利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湛江市湛港食品有限公司、湛江金海酒店。总资产超12亿元,年生产、加工白砂糖、精幼砂糖、绵白糖的生产能力达60万吨,相当于湛江市年产糖量的一半以上。
就是这样,林水栖从一名农村青年,凭借着才智和魄力,走过艰苦曲折的创业道路后,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机遇顽强拼搏,破茧成蝶实现质的飞跃,从个体户发展成为集团的董事长、总裁,成为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出色地演奏着自己的命运交响乐。



文章来源:品牌湛江杂志 作者:如水/苗永